银行存贷利率开始倒挂了?
当存款利率调降,但居民依然乐于狠狠存钱的新闻成为家常便饭;当银行净息差走低的数字成为常态;当提前还贷款的消息去年偶有发生,作为资金的中转站,银行靠吸纳存款与放贷为生的底层经营模式或许也需要做一次升级。
毕竟在社会奔涌向前、经济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每个产业都要一点点找寻更优的模式。
现有模式下,不少银行可以执行的改变正是贷款利率跟着存款利率降,以此抚平两者之间的差异。
据中国基金报,已有多家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利率下限降至“3%”区间,更有甚者会遇到“2%”开头的利率,额度最高可触及百万元级别。
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概括了中心思想: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为银行下调消费贷利率打开了空间。而银行信贷额度较为充足,活动营销对个人按揭贷款、对公贷款的促进作用有限,个人消费贷成为重点营销产品,价格竞争愈加激烈。
走低的消费贷
事实上,随着银行净息差的走低,消费贷款利率优惠的政策已经在去年被频频提及,只不过在大家都热衷于存钱、选择谨慎消费的大背景下成了小透明。
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去年8月份以来,银行消费贷利率又创出新低,有银行低至3%,不少银行通过发放“优惠券”“赠送礼品”等形式加大消费贷利率优惠力度。
例如,某银行8月份上新的优惠活动——浦闪贷“月月享”有机会领取一张一年期3%的利率优惠券等。不过,对整个行业净息差的改善效果来看,似乎还有待于检验。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重要指标净息差降至1.69%,不仅首次跌破1.7%关口,还突破了《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的临界值。四个季度的净息差一直在持续走低,分别为1.74%、1.74%、1.73%和1.69%。
在做归因时,中国商报援引中金公司的观点,指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贷款重定价、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等因素是造成净息差走低的因素。分机构来看,测算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环比变动-4BP(基点)、 -5BP、-3BP和+1BP。
行至今年,虽然定期存款利率进一步走低,低廉的消费贷款攻势也持续推进。为了保持竞争力,一方面,吸收存款的业务需要稳步推进;另一方面,让自己实现盈利的消费贷业务要加紧提升。
某些银行甚至出现存贷利率倒挂的现象,这不仅在于同一家银行的存款与贷款利率差异,也存在于不同银行之间。
资深人士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的存贷产品利率存在差异,其中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普遍偏高,而大行的贷款产品利率则相对较低。
国际金融报援引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利率倒挂会对银行自由竞争市场形成连锁反应。首先,在经济低谷和利差缩小的情况下,部分银行抗风险的能力普遍下降,可能出现惜贷现象。其次,一些前期经营不善的银行可能会面临较为严厉的考验。此外,不正规的金融现象可能会增加。
让消费贷扛起大旗
在银行众多贷款形式,比如房贷、企业贷、创业贷等之中,近来消费贷被众多银行拿来当成一个力推的手段,标准松紧度经过综合评判也做出了相应妥协。
首先是贷款结构的变化。个人房贷一直是银行的优质资产,在其业务结构中,也是重中之重。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新规中分设了5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第一档为中资大型银行,第二档为中资中型银行,第三档为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第四档为县域农合机构;第五档为村镇银行。就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而言,五个档次分别为40%、32.5%,27.5%、20%,22.5%、17.5%,17.5%、12.5%,12.5%、7.5%。
根据媒体的调研统计,不少银行的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过了监管要求的上限。
与房贷不同,过往受限于银行审核标准、贷款额度、居民需求以及资质等问题,消费贷这个零售分支似乎并未担当起支柱的角色。
但随着银行的利率优惠、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转变、审批标准的适当放宽,去年消费贷也有所表现。
据华夏时报,近日银行消费贷不仅利率卷至“白菜价”,还推出了100万元、200万元的高额消费贷产品,主要面向有房贷客户、新市民等客群。此前,银行的消费贷产品通常将额度控制在30万元以内。
有银行也创新推出无抵押无担保的“人才消费贷”,高层次人才可享受最高200万元额度授信,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三年。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末高4.7个百分点。
此外,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同比多增3648亿元。其中,住户消费性贷款增加1.75万亿元,同比多增9426亿元。
不过,按照银行持续降低消费贷款的利率来看,似乎还没有达到他们的理想状态。毕竟,对于银行来说,保资产质量还是不管不顾扩大消费贷利息收入需要综合考量,确保信贷资产质量优质的同时把款项贷出去更是具有挑战性。不良贷款处于良率范围内有一定的必要性。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万亿元,较上季末基本持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2023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万亿元,保持处置力度。
结语
对于银行而言,发力零售端消费贷款利率的投放对于银行结构本身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把控资金的去向、确保用户及时还款,需要对他们进行评估、贷中贷后的全周期跟踪。
不过话说回来,简单降低利率还是一种“卖东西”的思维,如何通过更智慧化的服务、更懂得用户心理的形成去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或许能为其业务的良好发展增添一份推动力。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