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北京东西方向主干线的6号线迎来“二次生长”,地铁东小营南站即将于5月封顶并实现双线盾构。记者从北京城建轨道建设公司了解到,在距离正常运行6号线地铁轨道最近只有6米的情况下,“天盾八号”盾构机即将攻克罕见的转弯直径仅300米且接近90度的急转弯,该线路的南延盾构段预计将于今年底实现贯通。

工人在盾构机内部检查其运行状态,确保顺利掘进。记者 常鸣/摄

  东小营南站即将于5月封顶

  走进地下17米地铁6号线南延段落东小营南站地下施工现场,车站的雏形已清晰可见,混凝土搭建的框架结构已经初步完成,工人们正围绕着“天盾八号”盾构机做掘进准备,电焊火花不时亮起。

  “东小营南站是一座双层单柱双跨岛式车站,地下一层是站厅层,地下二层是站台层。建成后将成为6号线东侧新的终点站。”北京城建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小营南站位于地下17米,站台宽度11米,长度158米。

  车站位于规划潞阳大街与防护绿地交叉口北侧,西侧为现状减运沟及减运路,东侧为规划减运沟,南侧为规划潞阳大街,设有3个出入口。目前,车站正处于明挖施工阶段,预计到今年5月底可以完成封顶。

  “本次6号线南延段落只会增设东小营南站一站,也就是说这里会是乘客在6号线东侧的终点站。”项目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南延段落,东小营南站的配套设施会和6号线整体保持一致。同时,车站不会增设车库,这意味着列车在行驶到东小营南站乘客下车之后,要“原地掉头”进行站前折返,换向行驶或进入潞城站已有车库。“在入站列车完成落客后,它会从轨道内部的人字线路完成变道,列车司机会从原本的车头到车尾进行驾驶。如果下车的乘客在站台等的时间比较长,他可能会发现对向准备出发的列车,就是自己刚刚乘坐到站的那辆。”这位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6号线南延线路全长2.06公里,全程为地下线路,共设1站。线路区间北起于已有的潞城站,沿运河东大街向东,至减运路转向南。车站总长约400米,总建筑面积约19860平方米。

  下穿6号线距轨道最近仅6米

  在车站施工现场,右线“天盾八号”盾构机的钻头部分已经没入隧道岩层中,前端裸露部分则包裹在一层灰白色保护性涂料内。“天盾八号”的操作手靳骏鑫从驾驶室里走出,低头绕过盾构机外侧的金属栏杆来到站台观察最新前进情况。

  “在右线盾构始发后,预计我们要花费4到5个月时间完成段落贯通。同时,左线盾构工作预计也将在5月开始。在保持‘安全车距’的情况下,两台盾构机将以最快速度完成盾构,在年底实现双线贯通。”靳骏鑫说,目前率先出发的“天盾八号”来自三元桥站,其全长80多米,重量接近600吨,盾构直径6.15米,盾构速度相对较快。一个月后奋力追赶的左线盾构机“天盾七号”则来自环球影城站,其与八号规模相当,高峰时期每天也可以前进20多米。

  别看本次盾构区间不算太长,但这段路“走”起来可并不轻松。“从线路上说,这次盾构主要的难点在于转弯。在盾构路径上,‘天盾八号’要在600米长的弯道内进行直径300米、接近90度俗称胳膊肘子的‘急转弯’,必须采取‘超精确’的驾驶方式。”靳骏鑫说。不仅如此,在此次盾构的区间中共含有特级风险源1个、一级3个、二级5个、三级11个,每一个风险源,都是一场难啃的重要“战役”。

  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就是特级风险源。该风险源的难题是盾构机需要下穿6号线地铁的出入段线,距离正常运行着的地铁轨道最近只有6米,施工难度大,对精细度要求更高。施工团队迎难而上,已经详细分析了各个风险源的问题,提出了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线路附近地质条件复杂,除了临近管线和已有轨道,控制地面沉降、管控地下水都是盾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不过团队已经有了方案,这些问题我们会一个个克服。”靳骏鑫说。

  首个EPC轨道项目提升效率

  在这次的6号线南延项目中,东小营南站的建设还是北京市首个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新建轨道交通项目,在建设模式上做到了与国际接轨。

  什么是EPC模式?EPC模式是承包方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实行总承包,有利于发挥工程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优势,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缩短工期、减少造价等效果。在该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工程方在60天内即完成了污水泵站、上水、电信、通信等150余条管线改移及地连墙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不仅如此,东小营南站还用磁悬浮直膨式空调机组代替了传统的冷水机组。“磁悬浮直膨式空调机组相对冷水机组来说具有占地面积小、节能效率高的优势,同时稳定性上也更加可靠。”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车站中的空调机组占地规模较传统样式可以节省约200平方米。
 

  本报记者 赵鹏 池阳

  通讯员 董浩程